在中國的西南部有一片雄偉廣闊的高原,全年平均氣溫零度以下,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,也是離天堂最近的地方,是世界上最高大、最年輕的高原,被譽為“世界屋脊”,也有“地球第三極”之稱。
寒冬已至,窗外冷風陣陣。當我們在溫馨舒適的辦公室里忙碌,偶爾抱怨腰酸背痛時,他們早已扛著儀器在野外的山谷溝壑中艱難跋涉,在高原的凜冽寒風中冒著風雪記錄試驗數據,在狹小的帳篷中整理資料,常常凌晨兩三點就被無情的寒風暴雪喚醒,難以入眠。
為了完成青藏高原的某大型管道勘探工作,省地勘院的青年地質工作者們,在這個寒冷的冬天仍然堅守在雪域高原,唱響勘探隊員的青春之歌。
管道勘探工作貫穿整個青藏高原,北起格爾木首站,南至拉薩末站,由北向南依次途徑昆侖山口、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、唐古拉山口、安多、那曲,海拔高程均在4000米以上。接到任務的時已是深秋,由于工期緊張,必須在最惡劣的天氣來臨之前完成今年的勘探任務。
初次踏勘,由省地勘院水文公司、礦產公司、重慶分院、物探公司14名青年地質工作者組成的項目組,來不及適應高原反應,從成都到拉薩,再到海拔4700米的那曲,僅用了三天時間。來到那曲的那一晚,他們徹夜未眠,早上起來,嘴唇干裂,黑得發紫,呼吸困難,連吸氧都緩解不了高反,情況緊急,只能返回拉薩撤離。
十一月初,項目組在進行了充分準備和調整后,勘探工作正式開展,項目成員的高原反應有所緩解,但經過海拔最高的那曲、安多和唐古拉山口時,也有成員出現高反,甚至暈厥。
位于青藏高原北部的格爾木,此時早已皚皚白雪、簌簌寒風,南部的拉薩也堆滿了厚厚的積雪。高原的野外生活無疑是艱苦的,特別是在高寒、高海拔地區的施工則難度更大。
高原上的鉆探工作,每天需要花半天的時間解決鉆機結冰問題,就連取水樣也需要先砸開河面上厚厚的冰層。白天零下十幾度,加上刺骨的寒風,只是在野外待上十分鐘,也會感覺手腳冰涼,全身瑟瑟發抖。頭痛、惡心、吃不下飯,四肢無力、嘴唇干裂等高原反應也已是家常便飯。就算收孔的時候手腳凍得冰涼,衣帽上已經堆滿積雪,他們仍然堅持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。
艱苦不怕吃苦,缺氧不缺精神。我院青年地質工作者們克服了人煙稀少、空氣干燥、高寒缺氧,氣候條件惡劣等困難,歷時近兩個月圓滿完成了勘探任務,用自己的平凡、簡單而樸實的行動踐行著地質勘探者不平凡的堅守。
水文地質工程公司 羅敏